下载中心

优秀审稿专家

优秀论文

相关链接

首页 > 学术动态 > 偏振遥感新方法应用探索国际高端论坛1号通知

偏振遥感新方法应用探索国际高端论坛

                                           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   2017.10.27-28

光是电磁波矢量,其标量传播波动方程的振幅、频率、相位三个基本参量特征,是目前普及应用的光学遥感影像辐射、光谱、空间、时间四大分辨率的物理基础。光还是矢量横波,即光矢量与光波传播方向垂直;所谓偏振,是指光矢量振动方向相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由此构成了光波的第四个基本参量特征。物理光学对偏振研究早已成熟并成功应用,例如仪器科学及微观观测领域。基于该成熟物理基础,偏振遥感或迟或早会应运而生。

中国科研工作者三十余年持续不断地与国际同行研究跟踪、学习、探索与超越,在偏振遥感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等各个方面取得了系统全面的突破,在国际上取得了引领性成果并推动了偏振遥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偏振遥感物理理论的初步形成;高分辨率定量遥感的偏振光效应发现及其定量精细探测能力的展现;偏振遥感观测手段的逐步形成。普遍有效的观测结果是:目前任何光学遥感(如高光谱、红外)影像,结合偏振技术,增大对比度达2-3个数量级;对冰雪、水质、环境污染、岩土密度和粗糙度、植被生物量、海面溢油、大气污染粒子探测和遥感大气衰减等多数光学遥感无法探测的现象,偏振遥感有其独特的敏感能力。

上述基础研究和地理、大气、仪器和遥感观测应用成果,全面收录在《遥感学报》的“偏振遥感”专刊中,在国际遥感领域未曾发现。本论坛将发布并全面展示此专刊成果,并聚焦偏振遥感应用的三个方面:1)如何在地表水、土、岩、植被、水循环等地理观测发挥效能;2)如何在大气污染及气溶胶粒子分析、水-气循环、温室气体效应、大气海洋观测发挥作用;3)如何在遥感空间观测及其交叉如导航、测绘等领域发挥作用。

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承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联办的该论坛,集中了遥感地球空间、地理学、大气与环境、大气与海洋科学四个学院的北京大学教授们的高度重视,并期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积极到会,共同参与,以严肃探讨、认真甄别、客观评估中国科学家主导形成的偏振遥感新方法的成熟性、有效性及未来发展应用的潜力。最终聚焦探讨一个问题:偏振是否可以成为光学遥感观测的一个独立观测矢量,即继辐射、光谱、空间、时间分辨率后遥感第五个分辨率参量?

让我们以此促进国内外同行间的学术交流,推动定量遥感的地表多尺度效应向高分辨率定量遥感的地理、大气、仪器偏振光效应的认识与突破,推动偏振遥感新方法的全面应用。

我们热忱地邀请各位同仁参加本次论坛,与您相聚在美丽的燕园北大。

一、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承办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

联办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协办单位:国际电波科学联盟URSI遥感委员会

Rutherford Appleton Laboratory(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国家实验室)

中国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University of Leicester(英国莱斯特大学)

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

芬兰大地测量所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

东北师范大学

二、会议主题

 地理应用:地物偏振遥感及高分辨率定量遥感地表偏振光效应

大气应用:大气环境与海洋偏振遥感及高分辨率定量遥感大气偏振光效应

遥感空间观测与交叉应用:地球观测偏振新方法及高分辨率定量遥感偏振光效应

三、论坛内容组织、地点和时间

论坛内容组织:

 1027日上午:《遥感学报》“偏振遥感”专辑发布引导性报告及评判讨论

 1027日下午:Keynote大会报告及提问讨论

 1028日上午:分组报告及问答

 1028日下午:分组报告及领域延伸应用探讨

论坛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

论坛时间20171027-28

四、会议秘书处

林雪芬:86-010-62751961

胡兴帮:86-1880822800

邹玉珠:86-18635919169

联系电话:+86-010-62769330

会议网站:http://bj3s.pku.edu.cn

会议邮箱:pol_rs2017@126.com

参会回执以及会议的其他相关信息请详见会议网站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欢迎关注学报微信

遥感学报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