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中心

优秀审稿专家

优秀论文

相关链接

首页 > 学术动态 > 2011年《遥感学报》编委会在哈尔滨召开

 

《遥感学报》2011年编委会在哈尔滨召开

 

《遥感学报》2011年编委会于89在凉爽宜人的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和平邨宾馆成功召开。《遥感学报》名誉主编童庆禧院士、主编顾行发所长,王晋年副所长、赵千钧副所长、吴炳方研究员、施建成研究员、龚健雅教授、田庆久教授、张良培教授、王桥研究员、张兵研究员、党安荣教授等共16位遥感所主管领导及编委参加本次编委会。

 

会议由吴炳方研究员主持,首先,学报编辑部主任闫珺对学报近期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汇报,并结合国内外期刊调研情况,针对学报国际化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学报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包括如何提升稿源质量、扩大期刊国际影响力、学报英文版的定位等问题。

 

近两年来,在遥感所的支持和编委会的指导下,编辑部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借鉴参照国内外优秀学术期刊的办刊经验,完成了学报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改版,积极开发网站服务功能,实现了从投稿、审理到编辑加工、在线出版的业务流程全网络办公,开放了从创刊至今历年发表论文的全文数据和查询检索服务,建立了纸版期刊、网络期刊的立体出版模式。在继续保持着在国内遥感领域的优势地位、连续获得中国百种杰出期刊殊荣的同时,迈出了学报向国际化期刊转型的重要一步。目前,《遥感学报》已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5大国际学术文献数据库检索收录,并在积极开展SCI等世界知名数据库的检索申请工作。

在积极探索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学报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优质稿源的匮乏,国际引用指标不高,海外影响力不够等,正在制约和影响学报的快速发展。围绕这些问题,编委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开阔一些新的发展思路。童庆禧院士指出,《遥感学报》国际化是关系到中国遥感科学技术事业的大事,应该继续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国际编委,拓展学报与国外学者的联系;顾行发主编提出应进一步发挥编委会的力量,组织优秀的中、英文投稿,全面研究英文刊物的不同办刊模式,明确学报的近期发展规划;张兵研究员提出学报应该在英文刊名上突出中国特色;龚建雅教授认为国内现行评价政策也是制约优质稿源的一个重要原因,并建议学报在兼顾学报严密的稿件评审制度的同时,尽可能加快论文发表周期;施建成研究员认为,中英文捆绑发表对学报制约较大,建议中英文刊分开出版,学报英文刊可以考虑与国外出版商合作的方式来创办。

      

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学报的发展方向,编委们就学报国际化发展策略和冲击SCI检索的学报工作目标达成了共识,分析和讨论了快速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措施并提出许多建议,对学报下个阶段的工作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会议日程安排紧密,许多问题未能展开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学报主编顾行发研究员提议将会在下一次大范围的编委会上继续探讨学报良性发展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学报编委会是在第五届海峡两岸遥感/遥测会议”期间,与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第六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和“中国环境学会环境信息系统与遥感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二次委员会”同期召开的,吸引了来自宝岛台湾各大知名院校的19位遥感教授和56位青年学子的参与。编委会结束后,学报编辑部与海峡两岸的中国遥感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地沟通交流,引起了台湾同行的关注,扩大了学报影响,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今后,学报编辑部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台湾遥感同仁的联系,为促进两岸学术交流、推动中国遥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服务。

 

                                                                                                   《遥感学报》编辑部

                                                                                                      2011816

欢迎关注学报微信

遥感学报交流群